畿南之山最大房,石廪层沓摩穹苍。银陀峻极古弗贵,伟此岩壑称上方。
峰回涧束合林翠,森壁留罅穿天光。折盘开阖路几绝,数武一换山阴阳。
岂无飞流与争道,上有栏楯临洸洋。石梯历级三百尽,复磴稍坦云屏张。
庵堂七二半颓陀,错落丹碧仍相望。入门古柏俨初祖,建寺或者真情唐。
洞游岩坐絜先后,争取馀晷腰脚强。经行荦确亦劳止,差喜所得堪汝偿。
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游上方山至兜率寺。清代。陈宝琛。 畿南之山最大房,石廪层沓摩穹苍。银陀峻极古弗贵,伟此岩壑称上方。峰回涧束合林翠,森壁留罅穿天光。折盘开阖路几绝,数武一换山阴阳。岂无飞流与争道,上有栏楯临洸洋。石梯历级三百尽,复磴稍坦云屏张。庵堂七二半颓陀,错落丹碧仍相望。入门古柏俨初祖,建寺或者真情唐。洞游岩坐絜先后,争取馀晷腰脚强。经行荦确亦劳止,差喜所得堪汝偿。
陈宝琛(1848—1935年),字伯潜,号弢庵、陶庵、听水老人。汉族,福建闽县(今福州市)螺洲人。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,晚清大臣,学者,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,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。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、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,遭部议连降九级,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。赋闲期间,热心家乡教育事业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,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,1935年卒于京寓,得逊清“文忠”谥号及“太师”觐赠 。 ...
陈宝琛。 陈宝琛(1848—1935年),字伯潜,号弢庵、陶庵、听水老人。汉族,福建闽县(今福州市)螺洲人。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,晚清大臣,学者,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,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。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、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,遭部议连降九级,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。赋闲期间,热心家乡教育事业。宣统元年(1909年),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,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,1935年卒于京寓,得逊清“文忠”谥号及“太师”觐赠 。
访欧子建澹圃二首 其一。明代。李孙宸。 到来幽意惬,久坐野情长。有榭皆临水,无轩不极凉。菊荣抽早蕊,兰晚茁馀芳。便作吾庐得,高眠到上皇。
长安四时辞四首 其四。明代。胡应麟。 红袖炙瑶笙,夜醉平原馆。拂曙共鸣珂,天街雪花满。
舟子谣四章。清代。屈大均。 广州大艨艟,使得两头风。输一篷,赢一篷。后八字风,扬篷当中。前八字风,勾篷西东。上滩如天,铁人纸船。人与石斗,十钩一牵。船随石转,其软如绵。江海无津,铁船纸人。随风所督,万斛埃尘。其船坚重,铁力为身。
寄张别驾。明代。何景明。 苦忆朗陵张别驾,尺书念忽到林丘。江东亦起秋风兴,溪上难忘雪夜舟。山郭有花空怅望,水亭无客自淹留。汀兰岸柳俱相待,莫负清樽此日游。
满庭芳。近现代。姜书阁。 边塞惊风,长空落日,荒原万马频嘶。啼鸿断续,声压野云低。极目寒烟如带,黄昏后无限凄迷。更那堪登高望远,洒泪向辽西!兴亡浑似梦!龙楼凤阙,转眼都非!叹英雄侠骨,血染征衣。赚得残碑断碣,渔樵外姓字谁知!流年暗度惆怅甚,回首不胜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