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性淡无嗜,不求四美并。喜玆二三友,同结岁寒盟。
愿言道义交,岂慕青云行。山深寡辙迹,地僻无嚣声。
曲几列遗编,疏篱翳寒灯。凝神对贤哲,况共弟与兄。
幽兰蔼北牖,脩竹罗前楹。忽闻长者车,倒屣欣趋迎。
貌匪山泽癯,器乃邦国英。扬论彻幽邃,万汇随品评。
风云时动荡,川岳互回萦。磊落贤俊姿,慷慨今古情。
不耽好爵贵,飘然解簪缨。至今怀令望,江海传诗鸣。
奇怀寄竹帛,安居守林坰。小子来问道,仰德思服膺。
从玆勉素业,不愧知己名。
再次石镜精舍会集韵 其二。明代。方孝孺。 野性淡无嗜,不求四美并。喜玆二三友,同结岁寒盟。愿言道义交,岂慕青云行。山深寡辙迹,地僻无嚣声。曲几列遗编,疏篱翳寒灯。凝神对贤哲,况共弟与兄。幽兰蔼北牖,脩竹罗前楹。忽闻长者车,倒屣欣趋迎。貌匪山泽癯,器乃邦国英。扬论彻幽邃,万汇随品评。风云时动荡,川岳互回萦。磊落贤俊姿,慷慨今古情。不耽好爵贵,飘然解簪缨。至今怀令望,江海传诗鸣。奇怀寄竹帛,安居守林坰。小子来问道,仰德思服膺。从玆勉素业,不愧知己名。
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 ...
方孝孺。 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
太息。明代。薛始亨。 先生玉貌自非庸,义士能辞卖塞封。斜日坐隅占鵩鸟,浑天丸发验铜龙。颜衰漫指吴门练,醴去羞将楚市舂。碧简谁窥蝌蚪字,綵毫曾向梦中逢。
送许亨甫以其父大司徒公命省其祖母。明代。李舜臣。 爱子窥颜色,趋庭问所思。望中云共远,阶下草方滋。晓日明金骑,春风吹绿枝。还闻临别去,遥附万年卮。
怀旧。宋代。李正民。 遁迹渔盐远市朝,回廊落叶响萧萧。云迷岭岫天将雪,草没汀洲海上潮。欲寄新诗人杳杳,重寻旧会恨迢迢。暮年更欠刘龚语,门翳蓬蒿转寂寥。
观怀素草书歌。唐代。贯休。 张颠颠后颠非颠,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。师不谭经不说禅,筋力唯于草书朽。颠狂却恐是神仙,有神助兮人莫及。铁石画兮墨须入,金尊竹叶数斗馀。半斜半倾山衲湿,醉来把笔狞如虎。粉壁素屏不问主,乱拏乱抹无规矩。罗刹石上坐伍子胥,蒯通八字立对汉高祖。势崩腾兮不可止,天机暗转锋铓里。闪电光边霹雳飞,古柏身中dg龙死。骇人心兮目眓瞁,顿人足兮神辟易。乍如沙场大战后,断枪橛箭皆狼藉。又似深山朽石上,古病松枝挂铁锡。月兔笔,天灶墨,斜凿黄金侧锉玉,珊瑚枝长大束束。天马骄狞不可勒,东却西,南又北,倒又起,断复续。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,秦王肩上bf著枣木槊。怀素师,怀素师,若不是星辰降瑞,即必是河岳孕灵。固宜须冷笑逸少,争得不心醉伯英。天台古杉一千尺,崖崩劁折何峥嵘。或细微,仙衣半拆金线垂。或妍媚,桃花半红公子醉。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,天与笔兮书大地,乃能略展狂僧意。常恨与师不相识,一见此书空叹息。伊昔张渭任华叶季良,数子赠歌岂虚饰,所不足者浑未曾道著其神力。石桥被烧烧,良玉土不蚀,锥画沙兮印印泥。世人世人争得测,知师雄名在世间,明月清风有何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