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亲迹难前,视囊勇不逮。
梦往谓知路,佶屈迷晻暖。
俄锵润中作,如瓜养把背。
语抵珠颗圆,落祗胜磊磊。
岂去陶韦遥,一切产华彩。
宁辞咏情性,责有庭帏在。
寸禄足为娱,迟子董晃配。
磨砻蓄精锐,竖忍勿少退。
济时我所懵,有靦类沈海。
孤怀构不平,倾写尚子待。
三山讵云遥,风帆渺云海。
次韵王子植见寄。宋代。汪炎昶。 心亲迹难前,视囊勇不逮。梦往谓知路,佶屈迷晻暖。俄锵润中作,如瓜养把背。语抵珠颗圆,落祗胜磊磊。岂去陶韦遥,一切产华彩。宁辞咏情性,责有庭帏在。寸禄足为娱,迟子董晃配。磨砻蓄精锐,竖忍勿少退。济时我所懵,有靦类沈海。孤怀构不平,倾写尚子待。三山讵云遥,风帆渺云海。
汪炎昶(一二六一~一三三八),字懋远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幼励志力学,受学于孙嵩,得程朱性理之要。宋亡,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,名其所居为雪瓷,自号古逸民,学者称古逸先生。元惠宗至元四年卒,年七十八。有《古逸民先生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附录《汪古逸民先生行状》。 汪炎昶诗,以《宛委别藏》本为底本,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。 ...
汪炎昶。 汪炎昶(一二六一~一三三八),字懋远,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幼励志力学,受学于孙嵩,得程朱性理之要。宋亡,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,名其所居为雪瓷,自号古逸民,学者称古逸先生。元惠宗至元四年卒,年七十八。有《古逸民先生集》二卷。事见本集附录《汪古逸民先生行状》。 汪炎昶诗,以《宛委别藏》本为底本,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。
荆州道中。宋代。袁说友。 硉矹奇峰绕复环,淼茫大水枕前湾。望迷荆楚山川外,浮遍乾坤日夜间。举酒欲吞云梦去,倚楼无复利名干。雾船风缆经多少,老尽行人只此山。
写怀。明代。张羽。 心上无俗事,禅余只好吟。命穷甘白屋,身健直黄金。世路剑关险,侯门沧海深。虚名何必尚,吾志在山林。
百法庵次载叔韵 其二。宋代。韩淲。 日迟无处著诗狂,寄傲僧窗小小房。一阵杨花风澹荡,试回清梦到池塘。
题许宜之三诗卷 其二 文会堂。元代。曹伯启。 讲明圣学远方来,仁宅居安义路开。多少红尘名利窟,岁时相遇只衔杯。
江浦县遇曾于皋。明代。杨士奇。 忽遇髫年旧,惟看语笑真。清诗仍满袖,华发已盈巾。桑梓二千里,萍逢四十春。金溪吟啸地,因话共伤神。